李茂霞、刘全洪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广安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6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宜机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广安市根据《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结合丘陵地区实际,编制了《广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导则(试行)》,区分平坝区、浅丘带坝区、深丘山地区三种地形地貌,坚持“一平两通三提升”标准,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突出田土同调,依形就势、田土并重、立体调型,综合实施“消细碎、薄增厚、弯取直、陡放缓、坡改梯”,消除碎片土、巴掌田。突出水地一体,加大小微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提灌站、山坪塘、蓄水池,统筹建设干渠、支渠、斗渠、毛渠,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做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突出机技并重,完善“连公路、入库棚、下田地”道路网络,农机作业通达率全面提高。2021年—2024年我市已新(改)建高标准农田91.8万亩、实施“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1.04万亩,2025年将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7万亩。2021—2024年共争取到省级提灌站建设资金2030万元,已新建提灌站91座、改造维修提灌站144座;2025年争取到省级提灌站建设资金290万元,将新建提灌站8座、改造提灌站13座。
二、关于“加力打造新型农机装备应用场景”的建议
近年来,聚焦机械化播种、移栽等薄弱环节装备需求,以作业现场会、机具展示展销会等方式加强先进适宜装备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置履带式拖拉机、高性能播种栽插机械、植保无人机、高效低损收获机、节能环保烘干机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田间作业监测终端等农机装备,积极推广小麦轻简化直播、水稻机育机插、油菜机播机收、玉米机播机收(穗收、籽粒直收)、无人机高效植保等,努力推动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2024年我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2025年1月,市农业农村局由分管领导带队参加了由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织召开的2024年度无人农业作业试验工作总结会议;2025年5月23日,组织水稻种植大户在广安区花桥镇观摩了无人驾驶插秧机作业。据统计,全市现有117台农用植保无人机,2024年全市无人机防治面积约105万亩,约占统防统治面积的25%;此外,无人机在播种、施肥、投饵、渔政执法巡查等方面也有少量应用。
三、关于“加速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鼓励各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主体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抱团发展,并引导培育发展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应急救灾中心),储备应急救灾机具。截至2024年底,我市在册农机合作社78家,已培育县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9个、市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3个、省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3个。
四、关于“加强高素质农机人才队伍”的建议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科充实干部1名(硕士研究生),广安区农业农村局调整农机化股负责人1名(硕士研究生),前锋区农机化股充实干部1名,华蓥市农机化股充实干部2名、调整监理负责人1名,岳池县充实干部1名,邻水县公招2名参公人员。各县(市、区)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操作与维修等内容纳入2024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内容,华蓥市集中组织了农机操作培训。2024年初次申请拖拉机驾证155人、联合收割机驾证2人,拖拉机机手增驾48人、联合收割机机手增驾41人。依托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产销企业等现有人员力量,经个人申请、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定,首批遴选了农业机械指导员117名,进一步扩大了农机推广、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监管等技能型实用性人才队伍。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提灌站等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为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夯实基础,也将继续做好适宜农机装备技术推广,着力提升小麦、水稻全程机械化及
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不折不扣落实好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继续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遴选基层农机指导员,持续整合相关项目培育发展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抓好农机安全监理,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感谢您们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一如既往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0日
(联系人:罗铁;联系电话:18188322007)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