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5-07-04
  • 发布日期 2025-08-06
  • 文号 广市农函〔2025〕123号
  • 有效性 有效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广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272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8-06 11:43 来源: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张志阳代表:

您在市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关于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27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推进现代农业“311”(粮油、生猪、柑橘“三大”产业强势主导;广安蜜梨、广安青花椒、蔬菜、蚕桑等“一县一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一县一特”产业格局。持续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广安龙安柚、前锋青花椒、华蓥蜜梨、岳池蔬菜、武胜大雅柑、邻水脐橙等类型多样、机制灵活、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的“一县一特色”乡村产业成为广安农业的亮丽名片。建成国省产业集群4个、国省产业强镇11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广安区龙安柚)、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累计建成88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3个,园区数量全省排名靠前。今年,将建成100个现代农业园区,争取获评(晋级)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以上,推进岳池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评估认定,扎实推进川东北水稻、川中丘陵油菜、川中北蚕桑等国省级产业集群建设,巩固提升11个国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成果,构建更加有地方特色和地方优势的“一县一特色”产业格局。

二、关于“建立权责明确的涉农资金支出体系,进一步扩大统筹整合范围,加大对产业振兴资金投入”

在“建立权责明确的涉农资金支出体系”方面,市农业农村局将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将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细化部门职责清单,明确资金分配、使用、监管各环节的主体责任,通过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与绩效挂钩,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在扩大统筹整合范围方面,将依托预算编制、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打破资金分散壁垒,推动中央、省级、市级涉农资金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集中投向产业振兴关键领域。关于加大产业振兴资金投入,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生产,重点支持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发行专项债券等多种方式,持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重点向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冷链物流等短板领域倾斜,强化金融创新与财政政策协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振兴。

三、关于“重视‘老农’与‘新农’的培育,积极开展生产技术、营销管理等系统化培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4年以来,我市系统实施“千名英才千村行”活动,组建专家服务团30个,定点帮扶乡村270余个。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师带徒”结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100余名,遴选农业技术指导员85名,农业机械指导员117名,新培育高素质农民1728人,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4期、668人次。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扎实开展各类科普和科技志愿服务活动53场次。成功举办“创青春”川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川东北经济区决赛,广安获乡村振兴类1金1铜。今年,我市围绕壮大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小平故里英才计划”,引进一批乡村振兴事业相关高层次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引导青年入乡发展和就业创业,建设乡村教育、医疗、科技、治理等人才队伍,挖掘乡土工匠,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开展新兴产业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深化校地合作,加大科研和创新平台引进力度,广泛开展智力助农活动。健全灵活适用的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管理、激励机制,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此外,还将健全人才保障。建立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加大乡村人才财政保障,鼓励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退役军人、大学生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四、关于“通过打造‘千万工程’‘龙头企业’等项目,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提升村级整体经济实力,吸引更多外来项目入村”

在打造“千万工程”方面。从2022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乡村振兴“五类”试点为抓手,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产城景融合蓝图逐步照进现实。建成8大乡村振兴试点片、8个全域试点镇、133个试点村,157个和美乡村点连珠成串。场镇更新攻坚改造13个,“五类农房”焕新3000户。今年,我市将要全面实施省定“百千万”工程,年内要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1个、样板村7个、基本建成村100个。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五类”试点建设,新完成2片、2镇、17村。同时,还将学习借鉴浙江“未来乡村”建设经验做法,顺应乡村建设发展趋势,集中资源打造未来乡村、共富乡村的先行村样板村。在打造“龙头企业”方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蓬勃发展。全市现有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2家,市级35家。有农民合作社3420家,其中种植业1597家、林业208家、畜牧业665家、渔业179家、服务业233家、其他类538家。家庭农场数量由2018年的111家增长到2024年的12151家,数量上实现了较大增长,净增12040家。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万、甚至千万级的领军企业、合作社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着力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发展。在“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方面。一是开展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设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并及时更新,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数据库”,通过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和“安心就业”小程序、“广安人社”公众号和广安公共招聘网等平台,及时发布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岗位信息、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设立“乡村振兴就业专区”,重点推送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民宿管理、景区服务、农事体验等岗位,把需求清单同步提供到村,让适龄农民及时获得用工信息,实现就近就业。二是加强岗位创造与技能培训。持续完善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加快培养县级劳务公司、镇劳务专合社、村(社区)劳务经纪人,对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集中地,持续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要针对农民工就业热点职业、工种和我市产业发展方向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做大做强岳池输变电工、华蓥建工、賨州姐妹等劳务品牌,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和组织化水平。协助拓展就业岗位,引导农业企业在农产品仓储、分拣、包装等环节创造30%以上季节性用工岗位。支持和鼓励乡村传统技艺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工匠等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开展“就业援助月”、农民工就业招聘“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就业服务,加强农民工就业供需服务。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指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返乡农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坊和各类乡村生产生活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各项扶持政策。要积极开展双创活动周、创业大赛等活动,组织创业导师、农民工返乡创业专家服务团开展上门问诊、现场巡诊,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政策支持。四是促进就近就业。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乡村旅游园区,发展帮扶车间或共富车间,实现有劳动力的在家农户至少有1人就近务工。五是吸引返乡创业。落实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等各类政策,培育返乡创业指导员,鼓励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退休干部职工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的关心和重视,希望继续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2日

(联系人:邓剑,联系电话:15182041974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