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助农
增收9月1日,晨辉初照,位于万隆镇湖果村的“湖果兔”养殖场已热闹起来。走进养殖场,1160个银色养殖笼整齐排列。笼内,洁白的肉兔或低头啃食饲料,或竖起耳朵警惕观察。饲养员赵承伦身穿蓝色工作服,手提饲料桶,依次走到每个养殖笼前,娴熟地投喂饲料,“这些兔子要细心照料,它们长得好,村集体收入才有保障。”
作为武胜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的标杆项目,“湖果兔”养殖场自2025年投入运营以来,始终保持着稳健发展的态势。据湖果村党总支书记谢位钦介绍,养殖场目前存栏母兔546只、后备母兔123只、子兔800余只、种公兔18只、商品兔1300余只,构建起从种兔繁育、幼兔培育到商品兔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我们根据市场需求,每月出栏商品兔600余只,自投运以来,养殖场已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6万元。”谢位钦介绍。
该养殖场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我在养殖场干活,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还方便照顾家庭,比外出打工强。”赵承伦说。
湖果村不只有兔产业。沿着湖果村村道漫步,家家户户都种植了枇杷树。目前,湖果村枇杷种植面积210余亩,每年可为每户村民带来上万元的收入。
闲置资源变热门打卡地
8月31日,万隆镇飞来石村“凤栖小院”,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这座小院,有着特殊的诞生背景,承载了川渝协作的深厚情谊——万隆镇与重庆市合川区燕窝镇山水相连、产业相融、人文相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后,两地以边界村飞来石村与红豆村为支点,共同谋划建设川渝农文旅融合发展园,“凤栖小院”便是两地协作打造的重要成果,取“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之意,寄托着两地携手发展的美好愿景。
走进小院,青瓦白墙间透着浓郁的川东民居风情,却又在细节处藏着巧思——传统石屋结构与现代钢结构巧妙融合,粗糙的石墙保留了乡村的质朴风貌,锐利的钢构线条又增添了几分时尚感,新旧碰撞间别有韵味。小院的前身是闲置的村史馆,如今已蜕变为功能丰富的农文旅空间:172平方米的区域内,既设有可满足小型会议、研学授课需求的多功能会议厅,也有展示四川非遗的专属展厅,厅内陈列的牛皮鼓道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事迹展板,无声诉说着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270平方米的餐饮休闲庭院里,木质桌椅错落摆放,周围有绿植花卉点缀,可同时接待100人在此用餐、休憩,品尝武胜麻辣牛肉、合川桃片等川渝特色美食。
“我们院子里面有看头,周边配套也齐全。”凤栖小院业主刘华蓉介绍,小院不远处,由闲置村卫生室改造的棋牌室里,常有游客伴着茶香切磋棋艺;规划建设的8亩大樱桃采摘园、20亩春桃采摘园以及百余亩大雅柑采摘园,不同季节都能来体验亲手摘果的乐趣。最让游客着迷的,莫过于小院以四川非遗代表性项目牛皮鼓为核心打造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可亲手击鼓感受非遗魅力。
“没想到这里这么漂亮,周末和家人来住民宿、体验非遗,特别惬意。”9月1日,游客王湘灵一边欣赏小院景致,一边说。
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武胜县还专门实施飞仙湖整治工程与步游道铺排项目:如今的飞仙湖水质清澈,湖边垂柳依依,偶有水鸟掠过湖面;蜿蜒的步游道串联起凤栖小院、果园与湖畔,游客漫步其间,可尽览乡村美景。
“自2024年运营以来,凤栖小院已接待川渝两地游客1万余人次,周末和节假日更是一座难求。”飞来石村党支部书记曹勇算起经济账,凤栖小院采用“所有权归集体、运营权归招商”模式,一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余元,还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
民生实事办理暖民心
湖果村森林资源丰富,但水利设施相对薄弱,部分堰口年久失修,土地灌溉受到影响。对此,今年,湖果村积极协调县农业农村局,计划修缮堰口2处,即将正式开工建设,解决周边200余亩土地的灌溉问题。“我们盼这一天很久了,堰口修好了,庄稼灌溉有保障,收成肯定能更好。”湖果村村民董综全充满期待地说。
用水用气问题也是湖果村群众关注的焦点。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万隆镇协调县水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落实自来水、天然气安装工作,预计今年底完成安装。
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飞来石村重点加强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美丽新村、公共服务和乡风文明建设。龙家桥改建通车及部分断头路的打通,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曾经狭窄难行的小路,如今已变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
为解决农田灌溉问题,飞来石村积极协调县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安装抗旱水管和抽水机,目前已安装1600米农田灌溉管网,有效缓解农田灌溉压力。同时,硬化入户路,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