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发布时间:2023-06-25 09:52
-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 浏览量:
- 字体:【大 中 小】
- 分享到:
区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促进青花椒产业发展的建议》(第46号提案)已收悉。报经区政府同意,现答复如下。
一、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前锋区聚焦关键重点、持续精准发力,引领“广安青花椒”产业优化升级,打通品种培育、产业基地、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产业链各环节,培育以青花椒为核心的十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第一批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二、采取的措施
(一)围绕良种“芯片”,打造科技化产业。由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龚伟领衔,携手省林科院专家团队和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和诚林业联合攻关,历经十年研发培育出“广安青花椒”特色品种,兼具投产早、亩产量高、含油量高、麻味度高等特点,被认定为四川省林木良种。建立青花椒种质资源库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成功培育出业界领先的“无刺广安青花椒”,实现了全树无刺、产量不减、品质更优,大大降低了生产、管护、采摘成本,成为青花椒行业的“新宠”。
(二)围绕园区“标杆”,打造标准化产业。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土地调型“整容”,全覆盖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推广深沟高厢、地布防草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建成优质、高效、标准化基地0.71万亩,亩均产量高出全区平均水平30%,成功创建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配套建设花椒博览园、花椒品比园、现代化加工厂、仓储冷链物流中心等功能用房,拓展生态、旅游、文化价值,融入“商、养、学、闲、情、奇”等元素,打造花椒主题公园,举办“广安青花椒”文化节,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提升园区综合效益16个百分点。
(三)围绕加工“提值”,建设品牌化产业。持续育龙头、壮根基,成功培育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等“国字号”经营主体3家,带动28家专合社联合建设烘干设备和冷藏保鲜库,实现产地就近初加工、龙头企业深加工,产品远销欧洲、日韩、东南亚。鼓励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成功研发茶叶、洗护、调味、足浴、食品等5类27种新产品,“广安青花椒”成为全国九大青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连续两届获得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商品展金奖。
(四)围绕利益“联结”,打造共享化产业。坚持“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建立“农户+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公司”等合作发展模式,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将政府投入的基础设施量化为股份,让椒农既能收获种植收入、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还能获得产业收益,成功带动全区5000多户椒农年均增收1.2万元。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区坚持广安青花椒特色产业发展不动摇,按照“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要求,持续推动青花椒产业提质增效,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富裕。
(一)推进“三化”提升,完善供应链
第一,推进基地建设品质化。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综合化配套”,持续推进现有花椒基地提档升级,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深入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通过农户土地入股、托管等方式,引导现有花椒基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中。二是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统筹,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低效林改造等中省市项目支持,持续加大产业基地建设投入力度。配套完善植保无人机、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提高产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水肥一体化覆盖率、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95%以上。三是按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标准,结合“四好农村路”、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加快推进“水电气路讯”五网全覆盖建设,实现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同步实施精准提升工程,通过修枝整形、病虫防治、更换品种等措施巩固提升花椒基地质量。
第二,推进生产管理标准化。围绕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做好体系建设、服务供给、技能培训等工作,推动产业经营管理持续优化,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一是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结合实际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区花椒生产质量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加快建设花椒及花椒制品检验中心,实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环节质量把控。二是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社会化服务,引导成立花椒劳务服务、机械化服务合作社,组建花椒造林、管护、采摘专业队伍,日常管护、劳务组织、装备租赁等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超过90%。三是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花椒实用技术培训,推广深沟高厢、地布防草、高接换种等标准化高效生产技术,切实提高业主生产管护水平。
第三,推进产销对接精细化。坚持“建立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持续优化青花椒产销结构,统筹推进线上线下多渠道开拓市场,助推全区花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椒农稳定增收致富。一是充分发挥铁路专线、重庆长安民生物流龙头等优势,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探索“产地集配+销地分拨”等模式,实现“供、储、运、销、配”全流程无缝衔接,打造全国重要青花椒集散地。二是以现有农产品交易中心为基础,完善综合交易、农产品展销、电子商务等功能配套,加快建设集信息咨询、批发交易、市场推广等于一体的花椒交易中心。三是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经营主体,充分运用西博会、农博会、林博会等展会平台,积极参加川货全国行和惠民购物全川行等活动,加强与大型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和电商平台对接,促进广安青花椒产品进展会、进超市、进市场、进网络,扩大广安青花椒市场份额。
(二)强化三产协同,做优产业链
第一,发展现代种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指示精神,整合现有种业资源,加大种业发展投入,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种业体系。一是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学习借鉴平昌、江津、茂县等花椒产地经验,加强对野生和地方特有花椒种质的收集利用,鉴定发掘一批优异种质基因资源,加快前锋花椒种质资源库建设。二是突出优质化、市场化、多元化,加大花椒品种培育力度,通过性状测定分析、选优对比试验等技术措施,针对鲜食、干制、榨油、景观等不同加工方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产、易植、专用的优质良种,丰富广安青花椒品种谱系。三是健全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围绕产业优势区建设专业化种苗繁育基地500亩,引进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实现年产优质花椒种苗10万株以上,年辐射周边基地30万亩以上,打造全国优质花椒种源输出地。
第二,做实精深加工。以“农头工尾”为抓手,统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一是引导花椒种植大户、专合组织和村集体围绕产业基地就近建设清洗、分选、烘干、包装、贮藏等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二是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建设一批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加工生产线,围绕康养保健、生物医药、日化原料、生物农药等方面开展花椒功能开发和应用研究,研发花椒油树脂、椒目仁油、花椒宁碱等中高端精深加工产品,综合利用花椒枝条、花椒籽进行菌类培育、生物质燃料生产,推动花椒产品向精深化、特色化、多样化方向转变。三是充分利用富余加工能力与物流、仓储等优势,深化与周边花椒种植地区产业分工协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打造川渝地区花椒加工中心。
第三,深化农旅融合。把椒旅产业作为前锋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围绕青花椒“一园一带”规划布局旅游业态,积极融入渝广“醉美乡村”旅游线路建设,强化与大良田园花卉旅游、四方山康养旅游产业联动,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一是依托虎城—观塘万亩青花椒核心种植基地,规划建设游览观光、采摘体验、科普展览等功能区,提升花椒文化展示馆、花椒主题公园,配套建设特色民宿酒店、风味小吃街、休闲观光景观,打造独具前锋特色的花椒小镇。二是加快“沿渠江青花椒产业带”景观打造、功能完善,让产业带上的每一个花椒种植园都成为一个休闲观光园,推广集生态养生餐饮、团建休闲娱乐、农业观光科普等于一体的综合农旅模式,培育一批以“住农家小院、品花椒美食,观田园风光、享绿色自然”为特色的“花椒+”主题农家乐,唱响前锋“椒乡风情”旅游品牌。
(三)做足三篇文章,提升价值链
第一,做足创新驱动文章。围绕花椒产业发展需求,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育与成果转化,提升全产业链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一是建立完善“区—镇—村”联动、“农—科—教”协同的科技推广应用体系,设立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星创天地等科技推广转化平台,推广“互联网+”新型科技服务,实现科技成果与花椒经营主体零距离对接、快速转化应用。二是健全农业创新人才保障机制,用好博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聘请兼职教授、农业工程师等高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校企、校地合作办学,支持世纪职校、广安技师学院等院校围绕花椒产业开设特色专业,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三是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院校机构合作,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良种繁育、高产优质栽培、精深加工与产品开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环节有所突破。
第二,做足品牌建设文章。牢固品牌强农意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原则,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和营销推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持续加强公共品牌、企业知名商标和地理标识产品的规范管理,推广应用统一包装和防伪、二维码等技术,构建产品可追溯查询管理机制,严厉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品牌形象。二是创新品牌营销方式,深挖区域、产业、品牌历史文化内涵,强化品牌标识、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充分利用花椒采摘节、品牌产品展等推广平台以及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广安青花椒品牌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三是完善品牌创建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经营主体以“华蓥山”“广安青花椒”等区域公用品牌为母品牌,通过申请注册商标、参与行业认证等方式,创建一批知名产品品牌作为子品牌,形成公用品牌支撑企业品牌、企业品牌丰富公用品牌的生动格局。
第三,做足锶硒绿色文章。顺应绿色农业、功能农业发展方向,依托丰富的锶硒土壤资源与良好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锶硒特色效益农业,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打造大健康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一是充分利用全域地质资源普查成果,进一步开展全区富锶硒土地资源调查和质量评价,摸清我区锶硒土壤资源分布和富锶富硒动植物种类,制作锶硒资源分布图、数据库,为锶硒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二是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与锶硒土壤分布,适地建设花椒、大米、茶叶等富锶富硒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集成推广物理防治、生物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开展富锶富硒农产品认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是加强项目包装,开展锶硒农业专项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锶硒农业开发、运营,瞄准重庆等地高端餐饮市场,推动富锶花椒等特色产品进酒店、进超市,建设全国重要优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区花椒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安市前锋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25日
- 省(区、市)政府网站
- 四川省市州网站
- 广安县(市、区)网站
- 其他网站
- 主办单位: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网站维护: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26-2889001
- 蜀ICP备13022447号-1
网站标识码:5116030003
川公网安备 51160302511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