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务公开专栏
  •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发布时间:2024-10-15 09:53
  •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 浏览量:
  • 字体:【

为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确保政策有效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要求,加强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落实法定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加快信息化服务手段普及应用,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为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遴选推介主导品种10个以上、主推技术5项(次)以上,建设农业科技展示基地2个以上、培育农业科技展示主体2个以上,开展2场(次)以上的技术展示活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按产业技术指导服务需求招募特聘农技员5个以上,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比例90%以上,培训农技人员60人以上,打造1个标准化农技推广站。

三、实施范围

(一)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服务功能。按照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法律规定的各项公益性职责,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度,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标准化建设。立足广大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全面推行“包村联户”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条式推广服务模式,区内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比例不低于90%,每名农技人员包保服务不少于5户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家庭农场或展示基地),每年上门指导服务10次以上,农技人员入户服务率和农户满意度均不低于90%

(二)加强农业先进技术试验示范落地应用。结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介发布四川省2024年度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川农函〔202453),遴选一批适合前锋区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细化技术推广方案依托农业科技展示基地、展示主体等通过信息化推介、组织现场观摩、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开展示范推广。建设农业科技展示基地2个以上,其中包含1个粮食科技品种、技术、机具集成示范展示基地统一树立规范标识牌区域内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全覆盖试验示范各类农业科技展示主体要有明确的技术实施方案与基地主体要签订技术示范协议建立管理档案鼓励科研教育单位参与合作共建培育农业科技展示主体2个以上完善农业科技展示主体遴选和考核激励机制遴选一批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土专家”“田秀才”等作为科技展示主体辐射带动小农户增收致富。

(三)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继续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助力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特聘农技员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协议,加强考核和动态管理,广泛宣传特聘农技员优秀典型。

(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创新农技人员培训的方式方法,采取集中培训、交流观摩、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技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和丰富农技人员培训内容,加强农技人员职业素养培训,强化为农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本领。组织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参加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遴选一批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参加省级培训。

(五)科技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结合《广安市“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开展科技支撑大豆、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针对制约因素,形成本地综合技术方案,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在重点镇(街道)全覆盖开展综合技术方案的示范展示,大幅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围绕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八个一”建设目标,与四川农业大学扎实开展共建工作。

(六)提升“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公益性推广机构在多元化推广体系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各类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培育壮大村级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业机械指导员队伍,引导支持科技水平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鼓励采取“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案推进技物结合、技服结合,为农民提供农资统供、统耕统种统收、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统购统销等各种形式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发挥其科技和人才优势,鼓励其到农村基层、生产一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农户和农技人员,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构建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七)提升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水平。用好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农技人员、科研专家、特聘农技员等在线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互动交流,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安装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比例不低于90%。落实专人做好农技平台数据填报和更新工作,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的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特聘农技员、农业主推技术等进行全程线上动态展示。落实好《2024年四川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川网办发〔20245号)要求,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探索开展网络直播讲堂、制作科普视频、创建农技服务公众号等新模式、新渠道,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农技推广协同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技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资金使用

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财政粮油生产保障等六项农业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2448号),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补助资金133万元主要用于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试验示范基地及科技示范主体补助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特聘农技员技术服务补助和标准化农技站建设。

(一)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该项工作投入资金100万元,围绕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八个一”建设目标,与四川农业大学开展共建工作,用于富锶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富锶品种筛选、发展富锶畜牧产业、富锶农产品品牌打造。

(二)试验示范基地及科技示范主体补助。该项工作计划投入资金8万元,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采购物资

(三)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该项工作计划投入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农人员参加省市培训。

(四)特聘农技员技术服务补助。该项工作计划投入资金8万元,用于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中特聘农技员的技术服务。

(五)标准化农技站建设。该项工作计划投入资金7万元,用于打造1个标准化基层农技服务站。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工作活力巩固和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对照目标任务聚焦年度重点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二)做好项目绩效管理。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强化过程管理,严格绩效考核。利用“农业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做好项目资金执行、绩效目标上报等工作。落实专人管理“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高质量填报动态信息。认真做好项目总结并及时报送总结报告。

(三)开展宣传学习。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全面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和项目实施成效,系统总结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加强典型宣传,扩大项目实施的影响力,营造良好氛围。

【我要纠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