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无影灯下,总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外科医生并肩战斗,用心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他们就是在手术室角落里默默为患者保驾护航的“生命调控师”——麻醉科医护人员。
很多人认为,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事实并非这样简单。从早期的急性疼痛治疗,到现在的舒适化医疗,以及各种急慢性疼痛治疗,再到疑难重症的麻醉治疗,麻醉医生的业务范畴远超人们想象。
日前,记者走进前锋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中心,了解该中心副主任医师伍川背后的故事。
守护无影灯下
位于前锋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对面的手术麻醉中心,与手术室大门仅隔着一条过道。换上专用拖鞋,穿过更衣室便进入手术麻醉中心。记者见到伍川时,他正和同事讨论业务,电脑里正播放着与业务相关的网络课程,办公桌旁的书架上满是与医学相关的书籍。
“医学是终身学习的学科。我们手术麻醉中心每周都要进行业务学习,风雨无阻,已经坚持3年多了。”谈到自己热爱的麻醉专业,伍川说,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全程为手术患者“保驾护航”,绝对不是让患者睡一会儿那么简单,“用我们业内的话说,就是‘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伍川告诉记者,在手术整个过程中,麻醉医生都要守在患者身边,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血压、尿量、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并随时调整麻醉用量,让患者处于可耐受手术并且生命安全的状态,确保患者不在手术中因为疼痛、出血等情况出现意外,直到手术结束。
3月21日,前锋区人民医院麻醉疼痛门诊开诊,这是前锋区首个麻醉疼痛治疗门诊,门诊医生全部由手术麻醉中心麻醉医生组成。随着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学的临床服务范围不断拓宽,从手术室内延伸到了手术室外,这些无影灯下的“幕后英雄”也逐渐走到台前。
“很多患者有疼痛的困扰,但又不清楚引起疼痛的原因。”伍川说,作为麻醉学科的分支,疼痛诊疗不仅限于门诊,同时也深入病房,为各类急慢性疼痛(术后疼痛、颈椎病、腰腿痛、癌性疼痛等)患者提供治疗,“我们麻醉医生是研究疼痛最深入的医生之一,也知道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方式和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传承医者仁心
在业务能力不断精进的同时,伍川时刻提醒自己,患者不是冰冷的化验单数据和医疗流程的集合体,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生命体,对患者要有“病人即亲人”的关爱心、同情心,鼓励他们和医生一起战胜疾病。
“比内科医生更外科,比外科医生更内科。”这是伍川对麻醉医生的总结。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每次手术前,伍川都要通过访视的方式评估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情况,为麻醉与手术做准备。同时,综合考虑术中采用何种方式和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麻醉,切实保障手术麻醉安全。手术后,麻醉工作并没有结束,伍川还要帮助患者舒适、安全地从麻醉状态中恢复,直至完全恢复到术前正常状态,一些复杂疾病的患者甚至要耗费几个小时。
如今,伍川从事麻醉临床工作已经13年了。每当看到患者手术时舒适地“睡过去”、术毕安全地“醒过来”,他都由衷地感到喜悦和满足。
“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找医生看病。高考填志愿时,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谈起学医初衷,伍川表述得很简单,“进入大学后,麻醉学系主任对我影响很大,她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满腔的人文关怀让我敬佩。”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学界一位叫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这句话诠释了医学的真谛,伍川也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医理念并带领团队不断践行。
“接下来,我们将在舒适化医疗服务、学科人才结构优化等方面努力。”伍川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和内涵,加强临床、科研转化,把麻醉及镇痛的范围扩大到更多领域,让更多的患者在区内医院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前锋融媒 丁彦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