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发布时间:2025-09-05 09:02
- 来源:广安日报
- 浏览量:
- 字体:【大 中 小】
- 分享到:
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打造的太空舱民宿。
●2027年,文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培育一批非遗传承体验基地、网红打卡点,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实现4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重庆客源占比30%以上,旅游总花费达到30亿元,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重要承载地取得阶段性成效。
●到203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文旅产品吸引力、文旅品牌影响力、文旅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重要承载地。
8月29日,中共广安市前锋区委三届十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就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重要承载地进行了研究,将围绕“一山一江一城”空间布局,唱响“安逸广安·刚好前锋”文旅品牌,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重要承载地,更好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力唱响“安逸广安·刚好前锋”文旅品牌
●建设“秀揽四方”生态康养胜地
聚力“四方山居”。推进精品民宿建设,提档升级上山上·慕光民宿、太空舱民宿配套设施,致力提供高品质度假酒店服务;延伸康养中心功能,开发融合静修、茶疗、“森”呼吸等主题品牌民宿;鼓励周边群众利用自有房屋及庭院,发展一批乡土风情特色民宿;依托四方山露营基地资源优势,扩展自助式汽车营地、帐篷酒店及生态木屋等多种住宿形态,构建多层次分众化住宿供给网络。
做实“四方山养”。深化生态养身,高水平打造康养中心,规划建设富锶泉浴和富锶水疗中心、中医理疗馆,开设康复理疗、药膳食疗、远程诊疗等专业化医养服务;深耕森林养心,建设松柏生态林基地,规划建设树梢观景栈道,开发林下徒步线路,打造一批观星平台、松针茶室等静谧场景,以开阔视野、挺拔松姿、浸润松香等感官元素,营造宁静、自然、沉浸式养心体验空间。升华云端养眼,设计推出春季茶园观光制茶、夏季森林避暑休闲、秋季登高云海观赏、冬季雪原登山赏雪等四季精品旅游路线。
打造“四方山珍”。依托富锶桂兴山羊,开发多样化餐饮和即食产品,推出烤全羊、羊肉汤锅、羊杂烩等餐厅菜品,研发羊肉干、羊肉粒等便携休闲零食,构建从源头到餐桌的完整食品产业链。依托富锶水资源和优质茶园,推出富锶天然矿泉水、包装茶饮,延伸开发茶点、茶具等茶文化衍生商品,打造集健康、品味与文化于一体的商品矩阵。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开发富锶大米、水果、菌菇、蜂蜜、青花椒等伴手礼品,做优特色礼品供给,发展“尾箱”经济。
●打造“多彩渠江”人文风景走廊
编织翠竹长廊。依托碧峰—九桥—关寨竹产业基地,扩大渠江沿岸慈竹、麻竹、巨黄竹等优质竹种规模,打造万亩竹产业基地;丰富竹林观光、竹文化体验、竹生态研学等业态,规划一批特色竹艺馆、以竹代塑科普基地、竹林拍摄点位,打造集生态修复、产业振兴、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翠竹长廊风景带。
激活历史基因。活化三线遗产,保护修缮永光厂遗址,建设研学教育基地,强化历史科普、国防教育、博物展示等功能,打造区域文化地标。整合串联大小良城、观阁黎氏宗祠、代市牌坊、观塘独愚子墓等文化资源,形成历史文化走廊。鼓励支持广安松针、泡泡豆干等制作技艺申报省市非遗工坊,增强文化活力。
赋能滨水体验。秉持“生态生活双生融合”理念,聚力打造近郊亲水旅游优选目的地。有序开发继光湖片区,打造湖面娱乐、湖岸体验与湖岛观光三大功能板块,沿岸建设环湖骑行道,鼓励发展沿湖庭院经济,环岛建设休憩长廊、观湖茶咖、水上浮桥、戏水浅滩等休闲设施,湖面引入快艇、游船、灯光秀等娱乐项目,着力打造城郊水乡度假地。深度融合流杯滩“曲水流觞”历史典故,实施生态化景观改造,科学设置儿童戏水、成人泳区及亲子互动水域,沿岸配套滨水茶吧、轻食餐厅、野奢帐篷营地,打造古今交融、全龄友好的滨水休闲空间。同步推进九桥、三溪、梭罗码头升级,适时推出水上观光线路,营造舒适惬意、活力共享的沿江休闲氛围。
●提质“小城大美”宜居宜游城市
串联公园城市脉络。高标准建设“芦溪河岸·十里画廊”,布局亲水平台、滨水漫步道、慢跑径及休憩驿站,配套建设集观光、休闲、轻餐饮于一体的城景休闲基地。同步推进打纸岩公园绿化美化与观景设施升级,优化海绵运动广场的运动设施与儿童活动空间,形成功能复合的城市休闲网络。引进高品质大型酒店,提升高端住宿接待能力。在海绵运动广场、城市中央公园、打纸岩公园等公园节点,植入代市舞龙和川工木雕展示、桂兴唢呐制作体验、双竹连响健身操表演等文娱活动,制作“早晨练、午休闲、夜体验”城市文旅地图。
激活多元消费市场。做强赛事会展经济,积极申办、承接省市级大型体育赛事,高质量承办四川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持续举办产业工人运动会、青少年拳击和体操锦标赛。做响美食IP经济,系统盘活中恒·欢乐美食城资产,遴选、扶持一批“老字号”和网红餐饮,塑造“锋味”美食文化名片。做靓夜间亲水经济,引入水岸灯光秀、沿河文创夜市等,打造夜间消费增长极。创新工业体验经济,推动工业园区适旅化改造,推动“产销研游”一体化,选取1—2户标杆企业,开辟透明工厂参观廊道、纺织DIY体验工坊、品牌折扣店等,打造体验式轻纺工业旅游目的地。
焕发老街旧巷魅力。在保护原有街巷尺度和空间肌理基础上,以微改造、绣花功完善水电管网、消防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利用街头转角、闲置围墙等空间,植入公共艺术、墙绘壁画和历史故事解说牌,扶持一批本地传统老店、小吃摊档,推动老街旧巷内涵展示与有机更新,让老街区成为承载城市记忆、充满烟火气息、富有文艺意境的活态博物馆。
实施五大行动,增强区域文旅市场竞争力
●实施组团培育行动
抢抓“十五五”规划编制契机,高水平编制全域旅游规划,超前谋划一批引爆点强、带动力大、体验感佳的重大文旅项目。启动仁和寨A级景区建设工作,实施广安青花椒主题公园3A级旅游景区提质行动,打造观塘—虎城城郊旅游后花园。利用代市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底蕴,开展老街保护性修缮,活化代市牌坊、钟鼓楼等历史建筑,打造地方文化展示窗口。配套完善凉水井水库、奇幻谷等景点周边便民服务设施,打造便利舒适城区就近休闲地。依托农田生态和现代农业产业特色,引进文旅项目经营主体,完善大良田园景区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桥角荷花基地景观布局,打造观阁—广兴现代田园微度假目的地。原真性开发神仙洞、榨口洞、香雪洞等溶洞资源,差异化打造洞穴咖啡、洞穴书屋、洞穴探险等文旅场景,探索推进矿坑、石林资源综合利用,持续完善山区商业配套服务,打造桂兴—龙滩山野慢生活理想地。
●实施品质提升行动
更新基础设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不断提升景区软硬件条件。加快完善四方山—欢喜坪快速交通网络,打造一批徒步道、骑行绿道,沿途建设服务驿站、观景平台,适时开设旅游定制专线、摆渡车,满足快旅慢游需求。聚焦热门景区景点,新增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构建舒适便捷的旅游配套。树牢环境兴旅观念,突出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的旅游环境。
创优服务水平。吸纳智慧文旅运营、高端旅游定制、景区标准化管理等领域专业团队入驻,提升本地服务水平。制定日常模式、假日模式、活动模式服务保障方案,提升宾至如归的游客体验。探索推进全域智慧旅游建设,搭建智慧文旅平台,构建游客画像系统,推行精准化、场景化信息推送,推动传统体验向智慧沉浸升级,实现“一部手机游前锋”。
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文旅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从经济、社会、环境多维度开展文旅项目全周期效益监测,推动运营策略动态优化,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强化游客权益保障,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法治化环境,畅通投诉渠道,推行接诉即办、未诉先防的主动治理模式,提升旅游体验满意度、安全感。
●实施业态拓展行动
深化“文旅+研学”。开展研学旅游基地提质行动,培育星级研学旅游阵地,积极发展红色文化、国防教育、生态科普、文博非遗等研学旅游,塑造游学前锋文旅名片。
培育消费新业态。鼓励发展特色民宿、文创商品、夜间经济、低空经济等新业态,提升游客体验,强化品牌营销与文创产品、优惠政策、市场渠道的联动,将品牌知名度转化为游客到访率、消费率和复游率。
促进农文旅融合。培育创意农业、田园休闲、非遗手工等特色乡村文旅产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建设农文旅融合重点镇(村)。鼓励开展采莲子、摸稻香鱼、捉鸭子、游园会、农业技能比赛等季节性、趣味性、互动性乡村活动,具象呈现产业兴旺、村民富裕、乡村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实施宣传推广行动
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深入挖掘建区文化、火车文化等故事内涵,创作一批反映前锋历史人文、乡愁记忆、美丽山水、城市精神的精品力作,丰富特色文化厚度,打造前锋文旅宣传重要载体。
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积极拓展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形成“官方引导、达人联动、用户共创”的传播机制,邀请文旅达人、网红博主实地体验采风,精准推送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旅亮点,为前锋文旅引流聚势。
强化全域品牌宣传。围绕“安逸广安·刚好前锋”品牌,突出生态康养、工业记忆、非遗民俗等资源,深度挖掘文旅故事与创意素材。借力主流媒体,策划推出“前锋印象”“四方相见四方山”“我为前锋代言”等文旅推介系列作品,持续提升前锋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
●实施区域协同行动
嵌入巴蜀文旅廊道。支持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大小良城宋元遗址保护,联合钓鱼城、武胜城,开展“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协同研究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联合重庆北碚、合川等地,共推“四方山—缙云山”康养文化线路,促进川渝两地客商前来兴业,在项目建设、装修艺术、宣传运营方面形成更多合作实物。
融入广安旅游环线。加强规划对接,推动仁和寨、青花椒主题公园、大良田园等乡村文旅特色场景融入广安城乡文旅融合发展空间。支持四方山、欢喜坪、水源村等景点,融入大华蓥山森林康养旅游精品线路。
协同周边区域发展。加强与广安区、大竹、渠县等毗邻地区文旅协作,打造欢喜坪—四方山文旅综合体,联合开发渠江人文生态走廊,推出周末微度假、节日探亲游等定向产品,试点推出旅游直通车、票务互认、联合赛事,共享客群、导游、广告资源,唱响区域性文旅消费热点。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文旅融合发展动能
壮大市场主体。持续优化文旅发展环境,靶向招引一批品牌运营商与产业链企业落户前锋,培育一批竹林山庄、生态种养、餐饮庭院等经营主体,支持区内规上文旅企业进入省市文旅企业培育库,争取省市政策资金与融资支持。科学设置文旅奖补政策,发展游戏动漫、网络视听、演艺赛事等文娱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壮大。
做强要素支撑。严格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文旅品牌塑造、消费场景打造。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文旅人才引进机制,与高校联合开展文旅人才培养,稳步扩大文旅策划、运营管理等领域人才队伍。
完善体制机制。组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专班,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文化旅游的主体责任,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和意识形态底线,坚决防止“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务实作风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前锋融媒 姜曦悦 整理)
【我要纠错】- 省(区、市)政府网站
- 四川省市州网站
- 广安县(市、区)网站
- 其他网站
- 主办单位: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网站维护: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26-2889001
- 蜀ICP备13022447号-1
网站标识码:5116030003
川公网安备 51160302511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