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发布时间:2025-07-31 09:58
- 来源:广安日报
- 浏览量:
- 字体:【大 中 小】
- 分享到:
平安抵达大朗后,家长与孩子欢聚一堂。
前朗七彩营的“小候鸟”们开心展示脸谱作品。
前锋教师开展“小候鸟”家访。
“小候鸟”在大朗参加交流活动。
托管班上,老师指导孩子做手工。
出发前,民警仔细核对儿童信息。
今年7月,300余名前锋“小候鸟”背着行囊,带着对父母的深深思念,踏上了一条跨越千里的团圆路。
前锋区通过跨区域、多部门协作,为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搭建起安全、便捷的团聚桥梁,用护航、陪伴与多彩活动,让流动的亲情不再“孤单”,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关怀的良好氛围。
跨省警务:暖心护航平安团圆路
326名留守儿童,近27小时车程,1500公里的日夜兼程……日前,四川广安前锋区与广东东莞大朗镇两地公安民警,携手前锋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共同启动暑期护航“小候鸟”团聚行动。
作为全国知名的毛织品集散地,东莞大朗镇聚集着20万名毛织产业工人,其中前锋籍务工者达8万人。每年暑假,前锋区约有2000多名孩子奔赴大朗与父母团聚,但由于没有直达列车,往往需辗转重庆、广州等地。
为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前锋、大朗两地公安将暑期留守儿童帮扶教育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针对孩子们跨省探亲的需求,两地公安会同关工委、妇联、检察院等部门,制定暑期“小候鸟”团聚行动计划。从护送流程到暑期看护,从家庭教育指导到特色活动安排,各项细节逐一敲定。2024年,127名“小候鸟”在警力全程护送下平安抵莞;今年,两地再度携手,成功守护326名孩子与父母团聚。
这场暖心护航,正是前锋区深化跨省域警务协作的生动实践。作为劳务输出大区,前锋区广兴镇2.58万户籍人口中,超1.5万人在大朗务工。针对这一群体,前锋公安依托“乡情警务”机制,构建起远程业务办理、矛盾纠纷调解、跨省护送等全链条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乡警化乡愁、老乡帮老乡、自治创平安”的流动人口异地共治新路。
如今,“乡情警务站”已成为川籍务工乡友在大朗的“平安港湾”。广兴派出所驻大朗乡情警务站成立以来,累计为乡友办证办事500余次,节省跨省交通费用40余万元,调解矛盾纠纷2500余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防范“民转刑”案件420起,服务乡友6500人次。
今年3月,前锋区公安分局与东莞市大朗公安分局正式启动“川粤民警互派”计划,分批选派优秀民警开展跨省警务协作实战。通过理念互鉴、经验互通、技术共享,两地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千里家访:让家校温情跨越山海
7月24日,在东莞大朗镇巷头村一间出租屋里,前锋区广兴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雨(化名)的笑声格外清脆。这笑声里,不仅有与父母团聚的喜悦,更添了一份惊喜——她的班主任老师从前锋区赶来,此刻正坐在她的家中。
“老师!您真的来了!”看到笑容满面的班主任,小雨瞪大了眼睛。20天前,她和300多名前锋区的“小候鸟”在公安民警的护航下,从家乡“飞”到大朗镇与父母团聚。如今,家乡老师的到来,让小雨十分惊喜。
“这孩子在学校可积极了,心思也特别细腻……”班主任老师拉着小雨妈妈的手,讲述着孩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茶几上,工整的作文本、色彩斑斓的画作、与同学的合影……小雨妈妈翻着这些“惊喜”,指尖微微颤抖,眼眶渐渐湿润:“原来我们不在身边,孩子这么棒。”
这温情一幕,是前锋区“家校同心·千里行”活动的缩影。“小候鸟”抵莞后,前锋区的一系列关爱行动并未止步。7月下旬,便组织观阁小学、广兴小学的教师们组成家访团,带着满满牵挂与“成长惊喜包”,再赴1500公里外的大朗,走进务工家庭进行家访。
“我们选择在孩子与父母团聚时来家访,这不仅是对‘小候鸟’迁徙团圆行动的温情延续,更是要跨越地理的阻隔,在家长、孩子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连心桥’。”广兴小学校长程晓林动情地说。
家访,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业与成长,弥补电话难以传递的细节;也让老师走进孩子们临时的“家”,感受到孩子父母的不容易。促膝长谈间,凝聚的是家校最真诚的理解与合力。
家庭和学校都是未成年人重要的教育阵地,如何协同家校共育,让教育无缝衔接?早在2022年,前锋区教科体局就印发了《广安市前锋区教育系统“千师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其中对教师家访频次、访问方式、范围、内容等都进行了详细指导,为家校共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1-7月,该区组织教师参加校级以上家庭教育各类培训649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合格6人。同时,针对学生家长群体多层次和多样性的实际,辖区各校积极开展家长访校、家庭教育讲座、网上交流、优秀家教案例点评等载体,通过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平台,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多形式开展家校交流和沟通,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关切。2025年以来,累计推送各类家庭教育信息23条,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校共育工作。
前锋区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家访,其意义远不止一次简单的家访交流,旨在探索建立一种长效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让家庭和学校教育真正做到‘双向奔赴’。”
爱心托管:为“小候鸟”筑温暖的巢
7月28日,东莞市大朗镇巷头社区党群活动中心,36只身穿黄马甲的“小候鸟”正专心致志地听讲。讲台上,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讲授“手摇发电机”的奥秘,将科学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田。
“刚刚我和小伙伴把一个个零件拼成了手摇发电机,成功点亮了灯泡。这个实验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学生罗欣怡笑着说。
探索的乐趣在延续,友谊的种子也在发芽。角落里,内向的石鑫蕾起初安静地坐着。在实验环节,邻座热情的小伙伴主动邀请她一起。石鑫蕾紧绷的脸庞舒展开,露出腼腆的笑容。“今天认识了好多新朋友,”课后她告诉老师,“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背后,是一场跨越1500公里的“双向奔赴”。由前锋区团委、前锋区关工委联合大朗镇团委、大朗镇关工委、广安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大朗镇巷头社区共同举办的“前朗七彩营”假日学校,精准回应了前锋籍在莞务工家庭最急切的诉求——暑假南飞的“小候鸟”,亟须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栖息地。
得知社区开办免费假日学校,家长张翠第一时间报了名。“有老师教知识,志愿者带着玩,孩子既能学到知识、还能结交新朋友,让我们很安心。”张翠说。
这份安心,正是两地开办“前朗七彩营”假日学校的初心。开班仪式上,两地团委郑重签署《合作共建协议》,这不仅是纸面约定,更是跨地域关爱制度化、常态化的新起点。“此次活动最大的意义,是打破地域界限。”共青团前锋区委书记周杨说,“我们共同为‘小候鸟’筑一个温暖的‘巢’,让他们的假期不孤单。”
此次“前朗七彩营”将从7月28日持续至8月3日,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小候鸟”量身打造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包括红色教育、安全自护教育、创意手工制作、外出研学实践等活动,赋能青少年全方位成长。
“目标是让孩子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更关键的是——学得开心!”周杨介绍,志愿者不仅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大朋友”。“看到孩子们从拘谨到开怀,从被动到投入,那份快乐让我们很欣慰。”
本次活动还获得了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让活动内容更丰富多元,也让城市的温暖与友好触手可及。孩子们课堂上绽放的笑颜,送给父母的手工礼物……这些由爱心编织的“七彩”片段,已然成为“小候鸟”成长记忆中温暖亮丽的底色,也为流动儿童假期关爱这一课题,贡献了饱含温情的家校社协同发力的“前朗方案”。
“前朗七彩营”假日学校是前锋区“爱心蜀托”项目的缩影。近年来,前锋区以“爱心托管班”为载体,广泛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开展课业辅导、心理咨询、红色研学等特色服务,全方位进行陪伴关爱。从2024年起,该区依托大桥社区、三台村等“童伴之家”,实施“爱心蜀托”假期公益性托管13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50余场次,覆盖流动儿童、留守儿童400余人次。(前锋融媒 吕甜 丁彦博 姜曦悦 文/图)
- 省(区、市)政府网站
- 四川省市州网站
- 广安县(市、区)网站
- 其他网站
- 主办单位: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网站维护: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26-2889001
- 蜀ICP备13022447号-1
网站标识码:5116030003
川公网安备 51160302511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