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这里办事这么方便!”近日,务工人员小秦(化名)在前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顺利拿到了劳动仲裁开庭通知书。此前,他就职的公司始终不愿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与公司协商未果。如今,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正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这个场景正是前锋区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动缩影。过去,前锋区调解力量较分散,群众遇到问题不清楚去哪个部门解决。如今,整合6个工作机构成立的前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行自愿和解、依法调解、复议诉讼等方式,规范调处流程,推动矛盾、纠纷实现分级、分类调处,群众只需跑一地,就能实现矛盾纠纷化解。
打造化解纠纷高效平台
长期以来,前锋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为抓手,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打造建设标准化、职责具体化、保障硬核化矛盾纠纷调解基地,实现矛盾纠纷诉求“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治理。”
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思路,整合区网格化服务监管中心、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区信访接待中心等6个工作机构,挂牌成立前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划分受理接待、视频监控、分析研判、矛盾纠纷调处、心理疏导等功能室,实现了“一中心三区八室”功能区。同时,坚持“一体两翼五有”建设思路,强力推进9个镇级综治中心建设,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工作目标。
对于群众诉求,该中心实施“登记受理—先行调解—风险研判—分类流转—跟踪督办—案结事了—总结分析”的矛盾纠纷闭环处置机制,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办理时限和质量标准,确保在“前端、中端、后端”三个端点,矛盾纠纷处置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截至2025年5月上旬,全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67余件,调解成功率100%。
群众满意度是最好的评价。“工作人员专业又有耐心”“有什么问题,到窗口就能办,有的事当天就能解决……”这样的称赞在意见簿上随处可见。
百姓门前事解决更快
“现在,火车鸣笛噪声问题明显改善,处理结果我很满意,能睡个踏实觉了。”今年3月,市民赵先生投诉的“杭瑞纸箱厂后火车鸣笛噪声扰民”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火车鸣笛扰民,是不是不按喇叭就行了?实际上,事情没那么简单。”前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人员赵晨西告诉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相关规定,机车在接近车站、鸣笛标、曲线、道口、桥梁、隧道、行人、施工地点、黄色信号、引导信号或天气不良时,须长声鸣笛,确保列车行驶安全,预防伤亡事故发生。
一边是火车安全行驶,一边是群众民生诉求,如何平衡这个问题?了解诉求后,前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热情回应群众诉求,同时维护好公共利益,做好统筹调度,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火车鸣笛噪声协调会,推进噪声问题妥善解决。
其间,前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组织各部门开展数次调研、走访、监测,详细记录列车过往高峰时段、频率及鸣笛次数等,全面掌握情况。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火车在无特别紧急情况下,尽量将每天卸货时间控制在早上8点至晚上12点间,实现火车鸣笛噪声降噪、减频、不扰民。
调解一件纠纷,赢得一片民心。前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统筹协调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人社、法学会等部门常驻,民政、住建、自规、卫健、退役军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7个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3个群团组织轮驻机制,涉事部门“随叫随驻”机制,全面实现各部门联调联动、畅通信息。
“综治中心既是一个矛盾‘接收站’,又是一个信息‘流通站’,更是一个调解‘终点站’。各部门办公室分工协作,基本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赵晨西说。(王健 前锋融媒 丁彦博)